四、抗日戰爭時期(37.7——45.8)抗日戰爭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民族革命戰爭,它的主要打擊對象是日本帝國主義和漢奸賣國賊。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采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團結了一切可能團結的力量共同抗日。在此期間,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總結了歷史經驗,認清了中國民主革命的規律,毛澤東思想達到了成熟,并在此基礎上,實現了全黨的空前團結,壯大了革命的力量,打敗了日本侵略者,為民主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鞏固的基礎。
1937年7月,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盧溝橋事變,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駐守上海的十九路軍奮起抗擊,國民政府被迫于八月十四日發表自衛宣言。從此,開始了全國性的抗日戰爭??箲痖_始不久,中國就形成了兩個戰場,即正面的國民黨戰場和敵后的解放區戰場。在兩個戰場上,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局面。
在1937年7月至1940年12月,中國共產黨確定了抗日持久戰和敵后游擊戰的戰略方針,堅持團結抗戰,反對分裂投降,對蔣介石集團采取又聯合又斗爭,積極展開敵后游擊戰爭,人民革命力量迅速壯大??谷諔馉幦〉昧艘粋€又一個的成果。而正面戰場的國民黨軍隊,雖然在抗戰初期取得臺兒莊戰役的勝利,但是,由于蔣介石堅持后面抗戰路線,國民黨的一百多萬軍隊擋不住幾十萬日軍的進攻而節節敗退,南京政府不得不遷入重慶,并且,出現了向日寇投降的情況。
相反,中國共產黨開辟了敵后戰場,革命力量迅速壯大。面對國民黨內部的投敵情緒,1940年8月—12月,八路軍總部在彭德懷的指揮下,調動全國所有的軍隊,向日寇展開了“百團大戰”,總計大小戰斗一千八百二十四次,斃傷日偽軍25800余人。百團大戰給了日軍沉重的打擊,進一步堅定了全國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提高了黨的軍隊的威望。當然,它也使我軍主力損失較大,過早的曝露了我軍力量,致使以后日軍的主力轉為進攻紅軍根據地,實行大規模的“掃蕩”。此后,蔣介石也實行了假抗日,真反共的策略。并于1941年1月發動了皖南事變,將開赴抗日前線的新四軍進行襲擊,新四軍軍部二千多人全部遇難,軍長葉挺被無理扣押,副軍長項英遇害,并聲明要將軍長葉挺提交軍事法庭審判。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皖南事變后,我黨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
1941年至1942年,由于日軍集中主力對敵后解放區進行連續的“掃蕩”,國民黨大批將領率部降日,蔣介石又調集數十萬大軍包圍陜、甘、寧和敵后解放區。加上華北各地的自然災害,敵后人民抗戰陷入嚴重困境,解放區人口和八路軍的數量都有了明顯的下降。黨為克服困難,及時調整了各項政策,開展了整風運動和解放區的大生產運動。一二五師三五九旅王震堅持了艱苦的游擊戰爭,保衛了抗戰陣地。1943年至1945年8月,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發展的形勢下,中國抗日戰爭逐步轉入反攻,人民的革命力量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中國人民贏得了抗戰的最后勝利。日本帝國主義在美國二顆原子彈轟炸后,又遇蘇聯紅軍的強大進攻,不得不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至此,抗日戰爭取得了全面的勝利。
五、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45.8——49.10)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是中國民主革命最后取得全國勝利,毛澤東思想進一步取得全面發展的時期。這個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可分為四個階段:
(一)為爭取國內和平民主階段。 自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開始,蔣介石就在美帝國主義的支持下,瘋狂搶奪抗戰勝利成果,積極準備內戰。中國共產黨根據“七大”的方針和抗日戰爭勝利后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運用革命的兩手策略,開展和平談判與武裝斗爭相交的復雜斗爭。為欺騙人民,爭取時間準備內戰,蔣介石于45年8月三次電邀毛澤東赴約重慶談判。我黨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揭露美、蔣的真面目,團結和教育人民,孤立國民黨蔣介石,增強我黨的有利地位,中共中央決定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代表我黨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一方面是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力爭在和平條件下實現中國社會的改革; 另一方面,解放區軍民加強自衛戰爭的準備,粉碎蔣介石兩面陰謀。重慶談判國共雙方于一月十日簽訂了停戰協議,并在協定簽訂的當天在重慶召開了有各黨派和社會賢達代表三十八人參加的政治協商會議。但蔣介石的停戰協定是一種緩兵之計,他對此毫無誠意,到3月份國民黨二中全會和四月國民參政會時,他便公然撕毀了政協決議和停戰協定,調集軍隊大舉進攻東北,積極準備發動內戰。
(二)人民解放戰爭的防御階段。這個階段,我黨在政治上團結了一切可以團結的人,建立了更大的人民民主革命統一戰線;在軍事上主動撤離一些城市和地方,集中優勢兵力,逐個殲滅敵人,以運動戰為主,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全面進攻,沉重地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使敵我力量的對比發生了有利于我的重大變化,為我軍轉入戰略進攻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解放戰爭的第一年,由于殲滅了大量的敵人有生力量,敵我力量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國民黨軍隊由四百三十萬人下降到三百七十萬人,我軍則由一百二十五萬人發展到一百九十五萬人。敵軍兵力削弱,士氣低落,人民反對,后方空虛,機動作戰力量銳減;我軍越戰越勇,士氣高漲,人民擁護,后方鞏固,機動作戰能力大為增強。根據戰爭形勢的變化,黨中央確定了我軍第二年作戰的基本任務是:由戰略防御轉入全國性的戰略進攻,將戰爭引向國民黨控制區域。
(三)第三階段是從1947年6月到1948年8月,人民解放戰爭轉入戰略進攻階段。
這個時期,解放區普遍深入地開展了土地革命和整黨整軍運動。在全國進一步鞏固和擴大了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為奪取全國的勝利制定了正確的方針,使中國革命達到了一個新的歷史轉折點。
(四)戰略決戰的偉大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1948年9月8日至13日黨中央在西柏坡召開了一次重要的政治局會議。會議充分肯定了解放戰爭前兩年的各方面成績和經驗,規定了今后時期的工作任務。由于敵我雙方力量的變化,我軍與敵軍進行戰略決戰的時機已然成熟,于是黨中央和中央軍委便及時作出了關于戰略決戰的決策。
1948年9月16日至24日,華東野戰軍首先發動了濟南戰役,攻克濟南,全殲守敵11萬人,揭開了戰略決戰的序幕;9月7日中央軍委又下達了遼沈戰役的作戰方針,從9月12日到11月2日歷時52天,殲敵47萬,并迫使長春守敵起義投降,解放了東北全境;緊接著遼沈戰役,11月6日至翌年1月10日(歷時65天),華東和中央野戰軍又取得淮海戰役的勝利,共殲敵55萬,解放了長江以北廣大地區;48年12月5日至翌年1月31日取得平津戰役的勝利,殲敵52萬,北平和平解放。至此,中國人民革命戰爭在全國的勝利已成定局。
三大戰役勝利后,國民黨反動統治已面臨絕境,49年元旦,蔣介石發表求和聲明,幻想再次玩弄和平陰謀,以便取得喘息時間,保存反動勢力,以便卷土重來。毛澤東在一九四九年元旦也發表了《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新年獻詞,“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1月21日蔣介石被迫宣布“引退”,李宗仁代理總統,聲稱原意接受我黨八項條件求和,經過15天的談判,我黨代表團將《國內和平協定》提交南京政府代表團。4月22日,南京政府表示拒絕簽字,談判宣告破裂。49年3月5日至13日,黨的七屆三中全會在西柏坡召開,批準了關于召開新政協會議和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建議。并指出黨的工作重心已由農村轉移到了城市。1949年4月20日,毛澤東、朱德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我第二、三野戰軍百萬雄師從湖口至江陰的千里戰線上,強渡長江天塹,解放了除西藏以外的全部中國大陸。9月21——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大會通過了起臨時憲法作用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選舉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毛澤東當選為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當選為副主席。十月一日,首都北京三十萬軍民在天安門廣場集會,隆重舉行開國大典,毛澤東宣告了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